| 
      
        	 一、计量管的维护与保养 
计量管应定期清洗,避免检品残液形成计量管透光率下降或检品挂壁,引起控制部分失灵,在自检过程中,计量管内液面会出现上升超过P2停计传感器的现象。清洗方法如下: 
1. 用洁净水将清洁液原液以1:100的比例稀释,将稀释液(约30ml)置入检品台的取样杯内,按动连续键,使清洁液以正常测试方式进样数次,尔后,排空管内清洁液,再用洁净水冲洗管路后即可。 
2. 较长时间使用后,计量管壁透光率下降,需将计量管取下用酸等洗液浸泡处理。 
a. 将计量小心的从固定支架上缷下; 
b. 将管内旧水银倒出,置计量管于清洁液中浸泡24小时以上; 
c. 取出计量管倒尽管内清洁液,用蒸馏水冲洗数遍; 
d. 将计量管置入烘干箱内烘干(放24小时),使管内无水蒸气; 
e. 将处置后的计量管内注入7-8ml新水银 ,并安装在仪器上复位。 
注意:灌注水银时所使用的注射器也应干燥干净。 
二、微孔管堵孔的判断与处置 
微孔管是仪器的关键部件。微孔管的保养与维护将直接影响仪器的测试精度,在日常使用过程中,如不注意保养,会使微孔管的宝石孔产生部分或完全堵孔的现象。 
部分堵孔:检品进样时间延长,超过规定的进样时间。(此时,因孔口只部分堵塞,如用注水加压法冲洗,孔口也会有水柱喷出,但水柱与红宝石不垂直或水柱比正常时细。) 
完全堵孔:按动单次或连续键,负压泵动作后能自动停泵,但停泵后较长时间显示屏仍不计时计数,如将取样杯检品离开微孔时,微孔管内无气泡升起。 
堵孔原因:电工之家 
(1) 大微粒引起的堵孔 
检品经过灯检后,含大于50μm的不溶性微粒的检品已被检出,而微孔管的孔径为100μm,通常检品通过微孔管是不会堵孔的,在实际测试过程中,所发生的堵孔主要有下列因素: 
a.测试时取样杯、微孔管、搅拌器未冲洗干净。电工之家 
b.检品在取样过程中被污染,如人员走动频繁,室内气流不稳定(开电风扇、空调、仪器靠近窗户等)。 
c.操作人员着装不整,操作不当,检品取样后未及时置入取样窗内。 
(2) 因检品结晶引起堵孔 
每次操作完毕,未按要求对微孔管进行清洗保养,至使微孔管内的残留检品通过微孔外渗,水份蒸发后,在宝石孔上形成药物结晶造成堵孔。 
(3) 水垢附着在微孔上引起堵孔 
在液体中(检品或蒸馏水)微孔管浸泡时间过长,在宝石孔内壁形成一层数微米厚的水垢,使宝石孔的实际孔径变小,若不定期进行刷洗处理(正常应每1~2周用毛刷清洗一次)也将会造成进样时间延长的堵孔现象。
      
      (责任编辑:admin)  |